中英携手奔向可持续的低碳未来
中英携手奔向可持续的低碳未来2020年9月22日,中国首次提出双碳目标,即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英国政府也承诺Zero)。随着能源清洁化和低碳化发展成为国际趋势,中英两国正在发挥各自优势,持续深化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合作。中英绿色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而且会推动全球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
202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期间的一场氢能碳中和论坛暨H2-Eco第三届国际氢生态峰会吸引了国内外很多关注。在论坛现场,英国商业贸易部能源转型与整合主管周大伟(DavidGiles)以英国的氢能发展背景,深度分析了英国发展氢能的愿景和规划,介绍了英国的氢能经济、投资前景和发展机遇,并展望了中英两国未来在氢能源领域的合作。
他介绍说,2021年8月17日,英国政府正式公布《英国氢能源战略》(UKhydrogenstrategy),确立氢能源为未来英国新能源产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也迎来了“爆发元年”。同年3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的三大战略地位,标志着氢能正式纳入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中英双方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合作基础是双方产业优势高度互补。”周大伟(DavidGiles)告诉本刊记者,英国在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布局较早,拥有超过百家企业和40家研发机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而中国氢燃料电池市场体量庞大,中国政府在氢燃料电池领域不断推出政策支持。2021年,京津冀、上海、广东城市群正式获批为首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将带动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走向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庄信万丰(JohnsonMatthey)是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全球性专用化学品公司,专注燃料电池领域的催化剂、催化剂涂层膜和膜电极组件等方面。2020年10月,庄信万丰在上海建成了一座膜电极组件工厂,年产能达400万片,能够为10,000多辆公交车和商用车提供动力。中国氢燃料电池企业也顺利走进英国。2019年11月,长安新能源汽车英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在英国伯明翰成立,携手英国燃料电池企业IntelligentEnergy共同研发全功率型燃料电池汽车。
“发展氢能源经济对于中英双方实现净零排放,以及碳中和目标都至关重要。”周大伟介绍说PP电子官网,氢能产业链长,中英双方通力合作可保障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实现低碳氢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助力氢经济发展。而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望带动全球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023年9月4日,周大伟(David Giles)在服贸会上主持中英绿色转型合作论坛之“企业净零之路“高端对话会。
各领域的绿色标准制定在助力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成为中英合作的亮点和重点。2023年服贸会上,周大伟还主持了一场“企业净零之路-中英绿色转型合作论坛”,围绕绿色金融、零碳建筑和能源转型,邀请英国领军企业到场分享行业最新趋势和经验。
“很多英国企业在低碳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长,涉及标准制定、设计规划、资产运营等等,并且他们已在中国深耕多年,和中方伙伴一起参与到中国的脱碳事业中,如英国建筑研究院(BREGroup),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英国零碳工场建筑事务所ZEDFactory等等。”与会现场,周大伟特别介绍了总部位于英国的专业低碳咨询机构碳信托(CarbonTrust)。
碳信托的中国区总裁赵立建在论坛上做了“以转型金融支持企业零碳转型”的主题演讲。他介绍说,早在2007年碳信托就参与制定了全球第一个产品碳足迹标准PAS2050。简单地说,碳标签就是将已认证的产品碳足迹在产品包装上以标签形式展示,是让产品碳足迹透明化的重要方式。
“碳标签展示的是产品‘从摇篮到坟墓’整个生命周期的碳足迹,为全面、科学评估产品碳排放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一个产品的碳排放信息。”赵立建说,目前,碳信托提供的碳标签已运用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种产品中,使用碳信托碳标签的品牌企业包括雀巢、达能集团、LG电子、戴森、利乐包装、起亚汽车等。其中,亚马逊电商平台正在利用碳信托提供的碳标签打造“气候承诺友好型”体系,以推动民众的绿色消费行为。
2022年年初,碳信托在中国开启碳认证业务,得到了众多企业的积极响应。碳信托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碳标签包括碳足迹、减碳、低碳和碳中和,以及低碳包装、碳中和包装六种。这意味着,企业在开展碳测算、减排路径规划等一系列减排措施后,如果符合相关标准,就可获得碳信托认证和相应的碳标签。
赵立建分析指出,从绿色供应链的角度来说,以碳标签形式公开成品端的碳足迹,会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采购时更关注采购产品的碳排放信息,也更青睐有碳减排意识的合作者,从而降低产品整个价值链的碳排放。
“这是一个双赢的项目。”赵立建表示,企业可以通过碳标签展示自身在碳减排方面的努力,应对欧盟计划开征碳关税等国内外相关政策的需要,同时也让低碳成为品牌特色,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消费者则可以通过碳标签清晰了解产品的碳排放信息,决定他们的低碳购买行为,从而倒逼企业的减碳行动。英国领先的市场研究公司YouGov的全球调研发现,62%的中国消费者更倾向购买印有碳标签的产品。
碳信托首席执行官唐德雷(TomDelay)表示:“实现碳中和绝非易事,但挑战也同时意味着机遇,碳信托将一如既往,为不同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绿色金融正在中国市场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
“绿色技术在支持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赵立建指出,中国凭借强大的生产能力、健全的行业网络,在绿色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是缺乏与世界其他机构统一的评估标准,阻碍了亚洲以外的银行在中国进行投资和发展。“我们希望能把金融投资资源更好地引导到碳减排效果好的技术企业,更好地推动碳中和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也推动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经济的发展。”
全球绿色技术名录(GTS)是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uropean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EBRD)开发的一个线上的技术平台,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先进的绿色技术产品。2020年7月,碳信托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合作,在中国市场推广全球绿色技术名录,所有纳入名录的技术都必须符合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融资所规定的最低技术标准,确保比市场上同类型技术更加节省能源、水源,对环境更加友好。在该平台注册的产品以及厂商可获得全球范围的推广宣传,跻身一流绿色技术。目前,已有150多家中国厂商的2500余种产品在全球绿色技术名录上线,产品涉及多个行业,其中太阳能光伏占最例,机械加工制造、照明、泵、家用电器、车辆制造业、整地和播种技术次之。
“这个项目是多方合作共赢的一个绝佳案例。绿色技术提供商、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用户等都会从全球绿色技术名录中受益。”赵立建说,“这样的项目,不仅可以助力中小企业用户获得可负担得起的经济绿色技术、创造出口机会,同时可以通过多边开发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帮助国内企业提升国际知名度,为低碳转型提供更多融资。”
“世界已经意识到能源转型是一个新的经济现实——中英两国政府、金融机构、技术公司和合作伙伴正在共同努力。”周大伟指出,在浮式海上风电、低碳氢、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民用核能、低碳城市建设等共同关注的商业优先发展领域,中英双方都在持续开展合作。
他举例说,2022年4月,英国的曼彻斯特和中国的武汉签署了两份关于氢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一份是曼彻斯特和武汉城市之间的,另一份是曼彻斯特都市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之间的。再比如,在中英(广东)CCUS中心引领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支持下,壳牌和英国石油等英国公司已经在与中国机构开展合作,为更广泛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