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丨深圳大事件
11月5日丨深圳大事件11月6日,阴天,有小雨;气温19-23℃;东北风3-4级,沿海、高地和海区阵风6-7级;相对湿度75%-95%。
从深铁集团获悉,运营首周,11号线万人次,岗厦北站累计客运量105.01万人次、黄木岗站34.77万人次、大运站32.75万人次,线路“通勤”特质明显。
三大枢纽”换乘功能凸显。其中,最为明显的是,11号线号线于岗厦北站实现连通换乘后,极大方便了东、西部地区市民的工作日通勤出行。在开通一周内,岗厦北站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达到16万人次,日均换乘客运量达到14万人次,占全天客运量的87.5%,迅速挤进全网换乘客流站点的前三。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于11月5日在武汉正式开幕。 深圳作为滨海湿地城市,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深圳为目标,创新开展湿地保护相关工作。
全市自然保护区湿地主要分布在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鹏半岛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及东涌片区。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市正式挂牌建设湿地公园15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市级湿地公园10个、区(县)级湿地公园4个。
深圳湾口岸货检出境通道核酸采样点正式投入使用。该核酸检测点设置在货车出境的必经之路上,跨境货车司机可驱车驶入核酸采样通道,不到5分钟即可完成采样流程。
深圳市公安局在市车管所举办政务服务“一窗通办”首台“智慧警务舱”启用仪式。全国首台“智慧警务舱”将“网上办”“一体机”和“窗口服务”等以全新方式深度融合,目前已实现16项需“跑一次”办理的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近年来,深圳市公安局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改革,打造智能化线上“民生警务平台”,目前已实现181项业务“零跑动”,同时在全市布设462台警务自助“一体机”,市民可就近办理3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11月4日,有市民拍到深圳前海世贸大楼浓烟滚滚,疑似起火。深圳消防辟谣:是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实战演练。
深圳河碧道示范段也将在年底开工建设。届时,新洲红树碧道将实现与北部山林生态系统和南部海湾生态系统连通,重新打造通山达海的山海绿廊;深圳河碧道将打造成具有生态、活力以及文化属性的活力水廊,成为链接深港“双城三圈”的城市名片。
11月5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介绍,经专家研判,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昨日(11月4日)海珠区发布7号通告,决定从今日(11月5日)0时至11月7日24时PP电子官方入口,利用三天时间全面强化社会面防控措施,力争稳控当前疫情。海珠区采取此措施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加强区域核酸筛查,排查风险人群,阻断潜在的传播链条,封堵扩散外溢漏洞,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
11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解思深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11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机械工程专家、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他们献身科研,呕心沥血,这些“国之脊梁”,值得我们永远铭记。送别,致敬!
国家疾控局监督一司二级巡视员妥佳:一是对来自于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二是随意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三是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群范围。除了违反九不准规定之外,一些地方处置疫情存在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新的表现形式:一是隔离场所收费;二是随意静默、封城代替管控;此外,个别地区用附码、弹窗的形式限制人员出行。有关部门将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不落实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为推动各地各高校科学精准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解决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师生急难愁盼问题,教育部设立高校疫情防控投诉平台,接受在线提交(网页链接)和电话()反映问题线索。受理事项:校园封控、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排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生活保障、离校返乡、开学返校等方面。各地也设立了高校疫情防控投诉平台。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开幕在即,11月5日下午,空军4架歼-20战机出现在珠海金湾机场上空,进行检验性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