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维尔论文快讯
爱思维尔论文快讯现在可是2007年了,除非你还生活在中世纪,否则不可能没有一部手机。你能够想象一个没有手机的世界吗?手机的出现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例如轻便、安全以及能够与朋友和家庭保持联络,然而手机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危害。《青春期杂志》(Journal of Adolescence)是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旗下的一份期刊。最新出版的一期对与手机使用相关的几种特殊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1)在驾驶车辆时使用手机;(2)手机辐射;(3)手机带来的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粗暴、无礼。
为了搜集数据,研究人员对法国南部4座城市的9所高中和1所大学进行了调查。有1129名志愿者回答了问卷,研究人员对这些学生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族以及手机的拥有情况(84.6%的受试者表示他们拥有1部手机)进行了调查。这些学生同时还被问及是如何理解驾驶车辆时使用手机、辐射和社会风险的。
对于这3种危险,学生们将驾驶车辆时使用手机视为“高度危险”。而手机辐射则被列为“中度危险”或“低度危险”,对此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缺乏使用手机与辐射之间的科学证据所致。关于社会风气,那些拥有手机的青少年表示,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因为使用手机才导致的不良社会风气,例如无礼和粗野。
显然,青少年都获得了这样一个信息,即在开车时打电话会引发事故,但是作者强调,应该更多地对青少年进行与辐射有关的潜在危害的教育。他们指出,手机虽然是一种非常便捷的工具,但是关于其潜在危险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研究人员建议青少年应该慎重使用手机。当提到使用手机需要注意的礼节,即便是一个小孩子也知道很多谁都不喜欢在用餐时听到一个家伙对着手机大喊大叫,或者在欣赏电影时听到手机的铃声。或许我们的未来仍有希望。
“我要!我要!我还要!”当提到孩子,大人们都会谈起这些儿童的口头禅。是的,孩子是自私的,但是他们懂不懂得付出呢?
在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旗下的《进化与人类行为》杂志(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中,一项新的研究调查了儿童的利他行为,并且分析了儿童的发育情形、社会经济学环境和性别是否会对他们的付出行为以及付出的多少产生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方法,即所谓的“者博弈”(DG)由一个人决定其他人能获得多少。这个游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DG包含了从申请者到接受者的重要资源的一次性分配过程,并且上述双方彼此之间以及对其他人都是匿名的。
为了形成一种特定的DG氛围,研究人员从英国4所收费较低的学校中分别选取了4岁、6岁和9岁的6个班级的儿童进行试验。他们同时还在英国两所收费较高的学校中选取了相同年龄段的4个班级的儿童。最终有360名儿童扮演了申请者的角色。在这个游戏中,这些儿童被要求从一堆漂亮的贴画中选出他们最喜欢的10枚。之后,这些儿童被询问是否愿意向班里的其他孩子捐赠出自己的一些贴画且不会得到任何回报PP电子官方网站。这些儿童被要求将其打算捐赠的贴画放到一个白色的信封中,而将其打算保留的贴画放到一个棕色的信封中。他们并不知道这些贴画到底捐赠给谁,整个过程都是匿名的。
游戏结果显示,即便是最小的孩子也会表现出利他行为,捐赠出大约20%到30%的贴画给其他小朋友。除此之外,结果还表明,他们的利他行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同时,与那些来自收费较低的学校里的儿童相比,来自收费较高的学校的儿童捐赠给同学的贴画显然要多于前者。到9岁时,那些就读于收费较高学校的儿童的利他行为与那些年幼的或就读于收费较低学校的同龄儿童显然不同,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流逝,儿童获得了不同的社会标准。
如果你是一名家长,而你的孩子即将跨入18岁的门槛,那么你可能正为他将要进入一所什么样的大学而操心,并且盘算着如何将这个年轻人送入一个崭新的独立世界。然而你是否已经让他作好了准备?他是否能应付自己的学业、学会洗衣服、吃到可口的饭菜?思乡病会把他带入一个消沉的状态吗?或着他根本就不想家。
根据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旗下的《青春期杂志》(Journal of Adolescence)发表的一篇文章,你的孩子能否应付思乡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所作所为。研究人员最近通过对670名年龄介于16岁至25岁的大一新生进行的采样分析,对不同的养育方式及与孩子的思乡情节以及应对技巧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这项研究对4种不同的养育方式进行了阐释。授权式的养育方式据说能有助于培养出一个健康的个体孩子们能够根据新的情况调整自己。儿童在这种养育方式下会形成自立、高度自尊以及良好的社交技巧,从而能够交到新朋友。的父母往往会给孩子更多的限制,并且很少让孩子尝试独立生活。他们培养的孩子在自己作决定时往往缺乏信心,同时在压力面前显得缩手缩脚。宽容的养育方式和放任的养育方式这篇文章所描述的第三种和第四种模式都是一种低介入的方式,它们很可能导致消极的情绪以及内向的行为举止。由这两种养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而这将导致冲动和侵略性的行为。
为了搞清在这些养育方式和应对思乡病的能力之间是否存在共性,研究人员让这670名学生完成了一份问卷,他们被要求评价自己对家庭的依赖程度,总结父母的养育方式,最后回答一些他们如何对待想家之类的问题。
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养育方式在思乡病的发展过程以及学生思乡病的外在形式中均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那些懂得授权或宽容的父母养育出的孩子通常对家更为依赖,这可能是由于这两种养育方式都趋向于塑造一个被热爱和被认可的家庭氛围。而那些在和放任的养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则表现得更为内向,并且存在一些外在的问题,例如消沉和行为不良。